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公告信息 > 美丽而残酷的酥油花“绽放”

美丽而残酷的酥油花“绽放”

  • 来源:
  • 发布:2014年10月21日
  • 作者:
  • 人气:300

酥油花——讲述藏传佛教美丽故事的神秘花朵

酥油花,是用酥油作为原料塑造艺术形象而称之为酥油花,实际上是属于雕塑艺术,是藏民族很有影响的民间艺术。酥油花的产生,一说始于西藏苯教时期,是教徒用以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藏传佛教又认为始于唐吐蕃时期:公元641年,唐朝同吐蕃联姻,文成公主被迎到拉萨时,带去了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将佛像供奉于大昭寺,吐蕃人民为了表示敬意,在佛像前敬献了供物,按照佛教的规矩,佛像前的供物有六种,即花、涂香、水、果品、薰香和佛灯,以表示“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因时值冬日,六供之一的鲜花无处寻觅,聪明的吐蕃人民就用草原上最纯洁的酥油塑花供奉,从此,用酥油做花献佛成为习俗,各藏传佛教寺院相继应用,视为礼佛珍品。

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酥油花的塑造方式、花色品种、内容题材、工艺技巧等等,得到逐渐改进,而酥油花的大型故事人物立体群像的塑造,及其搬上舞台供人们观赏的礼俗是从公元1409年,宗喀巴大师首次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时开始的。相传大师有天晚上做一梦,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化为鲜花,无数奇珍异宝,五光十色,灿烂夺目。醒后为了再现美妙的梦境,立即组织艺僧用酥油塑造梦中奇景,供奉于佛前,并成为习俗,年年正月十五日供奉。距今也有600余年。这一天夜幕降临之时,寺庙将这些以酥油花原料制作的各种佛像、人物、花卉树木等为主要内容的艺术珍品供奉在佛堂之上,与酥油灯同时供摆,祈求吉祥平安。

 

雪域佛教艺术奇葩——酥油花的内容及特征

酥油花是一种雕塑艺术,完成一套作品需要六道工序,即扎骨架、制胎、敷塑、描金束形、上盘、开光。酥油花所表现的内容题材极为丰富,主要有宗教方面,如《释迦牟尼本生故事》、《释迦牟尼十二行传》、《莲花生本传故事》、《宗喀巴本传故事》等;有藏戏内容方面,如《智美更登》、《卓娃桑姆》、《诺桑王子》等;有神话传说方面,如《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有历史人物方面,如《文成公主进藏》;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开山修路》、《农业丰收》、《开国大典》等;还有大量的动物、植物、风景和花卉盆景,如《艳梅迎春》、《牡丹向阳》、《傲寒秋菊》、《常青古松》等。酥油花每年展出一次,每次一个主题,内容年年换新,不搞重复,所以几百年来,反映的题材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一架酥油花,动辄人物走兽百计、亭台楼阁数十、大至一两米的菩萨金刚,小至十数毫米的花鸟鱼虫,个个形神兼备、细致入微。整幅画面,浮雕与立体雕相结合,人物与景物相结合,佛界与凡间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雕塑作品能在画面上走动这是世间少有的)。精巧的构思,把地跨几万里、时逾数十载的故事情节,纵横交错,安排在一个画面上,构成一个典型场景,打破了时空界限,分而不断,繁而不乱,浑然一体,犹如一部浩繁复杂、色彩缤纷的立体历史长卷。这是酥油花能真正成就的意义,它是祈愿,是颂祷,是宁静的人心在与他们的神对话。

雪域艺术、中华瑰宝——酥油花的文化价值

酥油花虽然诞生于宗教,在很大程度上也纯属宗教活动,但它以精美的艺术手段作为表现方式,寓宗教之意,亦寓人间百态之意。酥油花是雕塑艺术,是用人们通常食用的酥油这种特殊材料塑造形象的艺术,是艺僧们用灵巧的手指刻划形象的艺术。酥油花自诞生以来,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它用写实的手法忠实地记载了藏传佛教历史的发展和祖师大德们的精神风貌。由于酥油花熔点很低,15度就会变形,25度左右就会融化,为便于雕塑成型,制作酥油花的僧人们,要不断把双手放到冰水侵泡,等到双手冰凉之后才用几近麻木的双手,捧起酥油开始艰难的雕塑。

酥油花作为宗教艺术的皇冠明珠,如昙花般盛开又凋谢,它那么短暂而奇异的美的闪光,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创作的真相和事实。那苍白而僵硬的手指让我们感觉到不可逼视的残酷,却也让我们悟到了艺术和生命的本质。

一年一度的酥油花用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手法反映了大量历史事件,记载了众多英雄人物,同时用宗教的角度和眼光来观察历史,看待社会,这是我们研究历史所需要的最有价值的资料。

已有0条评论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暂无